沈鸿根桂林之行
您现在的位置: 书法教育 >> 网站中心 >> 专题风采 >> 名家专访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荐]沈鸿根桂林之行         ★★★ 【字体:
沈鸿根桂林之行
作者:办公室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810    更新时间:2010-12-22    

 

 

 

沈鸿根桂林之行

 

2007年7月26日,沈鸿根先生在桂林访问期间被“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不虚传的诗句熏陶、感慨,并即兴作了《咏-桂林》、《独秀峰》、《阳朔》、《漓江》、《两江四湖》诗五首:


 


          2007726,沈鸿根在桂林访问时与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会长盛敦荣在一起

 


        2007726,沈鸿根访问桂林时为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题词

 

 

2007726,沈鸿根先生在桂林访问期间,来到了“三位一体”书法教学科研中心作专题讲学。桂林的书法爱好者汇集在讲堂里共同经历了一次书法艺术的洗礼,期间会场座无虚席,沈鸿根先生精妙的讲学深受桂林书法爱好者的高度称赞。

讲学时,深入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于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脉搏,让听众深深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及精髓,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在书法艺术上执着追求的高雅格调、典秀风格和儒雅风韵,传递着中国书法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

 

 

品茶宜读帖,种竹可吟诗

 

——记中国著名书法大师沈鸿根

 

沈鸿根的书法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浪淘沙沉而为广大专家和爱好者所认可的。作为专家,他不是一夜成名,也没有见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什么“学术”定位,他总认为,字就是一点一点写的,自然就好,太刻意了,反倒不行。这倒应了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

”那句话了,不进行包装,境界反而更高了。在硬笔书法界,沈鸿根则有“硬笔书法大师”的称谓,由此可见他的影响。有人问过他对大师的看法,他总是谦虚“哪是什么大师,就是个写字的”。在当今社会,这样平静地看待自己,非常难得。

  沈鸿根的书法从唐楷入手,上溯秦汉篆隶,继而攻“二王”行草,旁及“颠张醉素”和“宋四家”,后又学习魏碑和汉简,书风高古雄放而又清丽流畅。在风格表现上其楷书多现骨力,有晋唐遗风;而行草书,尤其是大草书,又能体现恢弘气势,大气磅礴,字势雄放而不野,在精神上取自古人,但在挥运时又自书我心了。沈先生的楷书和简隶,也渐为人赏识。其楷书以《张黑女墓志》为底,熔智永、钟繇、王宠为一炉,笔短、势展、意长,雅韵风流,别具一格。简隶不与人同,亦隶亦楷、亦行亦简,又巧妙地掺入篆书圆拓笔法,极有创意,面目一新。至于篆书,尽管偶尔为之,因把金文党行书来写,随意流便,结体不那么严谨拘束,线条每每一波三折,化工笔为小写意,亦很可观。

  沈先生行草书得王羲之之三昧:动、道、润。所谓“动”,主要表现在单字如划上十字格,很少平直对称,大多呈现或大或小地左右摇曳之姿,上下窜动之态,妙处在于不稳。所谓“遒”,主要表现在用笔常令笔锋在点画中行,行笔取涩势,只在转折顿笔处,才中锋辅以侧峰,虽笔画粗细变化不甚大,但起到运行自然,每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少外露,多内含,有弹性,有力度,有韵味;加上字的结构,往往内紧外松,成团包状,组成一种团结不散的结构力,含筋抱骨,势圆力遒,耐人寻味。所谓“润”,主要表现在笔滋墨润。大概江鸟属水,字中亦多水,少枯笔燥锋,只因能用腕力与指力控制泄墨量,故纸上墨迹不臃肿、不涨留,圆融润泽,流动宛转,恰似珠走玉盘。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第一生命力。研读沈先生书法作品,其线条丰且实、灵且朴,劲健而高古,其方圆正侧因形生发、疾缓滑涩随势而生,中锋沉劲入骨,侧锋研美挺劲,藏则内蕴古朴之风,露则外显精神意气。笔力则是书艺生命力的源泉,笔力是书法美的基础。笔力有骨力和筋力两个层次,得骨者雄强挺拔,得筋者凝练丰厚。沈先生的书法线条和笔力,构成一个藏筋抱骨、风致雄逸的极高境界。

  书法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她成熟的艺术形式,稳定的美学特征和抒情方式集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诉求。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沈鸿根先生的书法稳中求变,变中求异,异中求韵,韵中求趣,趣中求神,正是“江鸟体”的成名之道。他曾说:“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书法要表现而已,我喜欢书写我的自作诗就是如此。”以自己所写的诗词为书法创作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作者的性灵抒发无疑是再好不过的,而沈先生许许多多的精品妙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心境的完美结合下一挥而就的。“诗言志”、“书寄情”,这从中也体现了沈先生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学识。

  书法同道以往对沈先生及其书品的评价颇多。早在沈先生而立之年,海上名家赵冷月即以“笔致好”夸赞沈先生的行草书;其所作小楷,陈祖范先生认为“格调高雅,有晋唐风韵”;日本书道学院院长石川芳云则认为沈先生的碑帖临摹作品“于学书者大有裨益”并“深表敬服”。沈先生章法“布局似无意间精心为之,左顾右盼,承前启后首尾呼应,笔似断而意实连,点画皆映带而生,错落有致,繁简适宜,气势贯畅,意态活泼”。沈先生运笔收留如意,放敛随心,行笔动静相生,端庄中寓鹰击长空之姿,飞动中流鱼翔浅底之态,每笔下去入纸三分,沉劲入骨。笔笔讲开合,重起承,有生发,势由气生,气由力发,力由笔出,故而笔笔有气势,有活趣,有意态。笔墨干净明丽,神采奕奕且文质彬彬,一洗往日凌厉之风,豪气依旧,不减当年。

  对书法影响和制约最久、最大的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儒家主要讲仁义、忠恕和中庸之道,肯定自然美,强调美得实用性和功利性,强调美善二者的统一。道家强调 超功利的无为,主张“返璞归真”,讲究浪漫主义,认为审美应与实用分开,人不应刻意追求与功利结合在一起的美和满足生理上的快感。真正的美应是顺应自然、不受外界束缚而进入自由的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一位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诗文与评论俱佳,如其撰写的《千古绝唱兰亭序》选入了上海初三《语文》。用书家艺文作范文来教,恐怕当今社会是不多见的。沈鸿根先生60华诞之时,《中国书法家》报曾从其数百首诗中精选出60首诗作予以刊载,从这些诗里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格律的精研和对自身情思的融注。其诗作特点清丽纯和、意韵空灵、妙语禅机、神幽情深。沈鸿根先生平生爱茶,一杯茶,一卷书,一支笔,构成了他平日的生活世界。

  古人说得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朱和羹也说:“学术不过一技耳,然定品是第一关头。”经典的书法作品都是与其人品的修养、文化积淀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把书法和书法家的人格品行节操紧密联系起来评判已称谓书法理论的传统和定式。不懂此道即不懂书法之道。书道即做人之道。这正是书法的高妙之处。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意向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孔子自道修养经验时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书法的创造活动尽是这七个字。“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书法家必须打破这个矛盾。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沈鸿根先生,这位从上海崛起的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或更早一点时间便以毛笔书法家的身份对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艺术创作、理论、数学、普及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造型艺术,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真、草、隶、行、篆等多种书体的异彩纷呈,使得简单的黑白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历代名家个性张扬的传世作品,丰富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外延。沈先生笔致伟岸有龙虎之风,笔调明净有清风之味,列为妙品当仁不让。追根溯源,其根在“二王”,学二王的打架中,沈尹默得其法白蕉得其神,邓散木得其筋,沈先生得其骨。如今,沈先生的书法在遒劲的基础上多了份纯雅的风味,刚劲中含冲和。其笔致放纵处若马踏绿野,流转时似珠走玉盘,线条柔且质,壮而朴;结体莫测其起终,究极搭配之道;章法流畅若山间清泉,或涌、或飞、或注、或淌、或走,生动而又自然,无一不悦目。特别是线条的质量,有肉,有骨,有血气,有韧性,用笔收得住,放得开,八面使转变幻宛似天成,笔法清劲遒健,将至炉火纯青之境界。(载自:百度网 作者:王超华  编辑:马永才)

 

沈鸿根个人简介:

沈鸿根,别号江鸟,中国著名书法大师现为世界书画家协会常务顾问,中华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国中国画院顾问,上海民族画院名誉院长,济南大学兼职教授,洛阳外语学院客座教授,《硬笔书法天地》网站高级顾问,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擅诗文,精书法,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四十多种书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称雄艺坛,蜚声四海。

 

 

 

 

 

 

 

 

 

 

 

文章录入:sdr    责任编辑:sdr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