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法教育与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书法教育 >> 网站中心 >> 教育研究 >> 理论探讨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注意]传统书法教育与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研究         ★★★ 【字体:
传统书法教育与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研究
作者:盛敦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88    更新时间:2016-12-14    

  

   

    ---本文系广西十三五科研课题•广西社科成果获奖项目《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策略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二

 

 

传统书法教育与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研究

 

 

广西  盛敦荣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价值观的根基、思想资源和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传统书法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强传统书法教育来推进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重点是要正确认识传统书法文化性本体,引导树立正确中国价值观取向;培植立足于中国价值的传统书法教育生存土壤;提高传统书法教育者文化修养和整体质量;广泛推进书法普及教育;拓展传统书法对外文化交流。

    [关键词]传统书法教育;中国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革、日益严重的西方文化渗透、多元价值观的激荡冲击,亟需培育和构建其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系,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中国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与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双向互动、共生共赢共发展的关系,培育和弘扬中国价值取向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民族精神共同体、凝聚民族力量等功能,是培育和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既能体现人类文明共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的价值体系,由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1当代中国价值观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终极价值目标、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价值原则三个基本层次。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具有形成共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的阶段化体现,具体表现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要求。2比较于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现代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具有人民性、平等性、集体性和道德性等特征。(1)人民性。当代中国价值观认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而不是政府或者个人,它是一种以人民为国家、社会主体的主人,主权在人民的价值观。而西方价值观坚持的是个人本位,倡导主权由单个个人掌握,而不是人民。(2)平等性。当代中国价值观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平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一个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这决定了当代中国价值观价值取向更加注重的是平等和公平正义。(3)集体性。与传统价值观那种等级制和专制主义的整体主义不同,当代中国价值观注重平等和自由的集体主义,把社会成员看成是具有独立独立人格和权利的个体,这与西方价值观不把个人当作社会的实体和具有人格、权利的独立个体截然不同。(4)道德性。当代中国价值观在坚持“法治”的基础上,注重发挥道德的影响力和作用,倡导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而西方价值观把法治视为社会治理的唯一方式,强调道德中性,对社会成员的道德生活采取的是不干预态度。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它对形成共识、文化认同、培育精神、凝聚力量、行为引导与规范等具有重要作用,其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更显重要。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并扩大其国家影响力,将其作为应该多元竞争与挑战的新型手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国家发展的至高目标,必须实现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一体化同步发展,其中的前提就在于全体国民要能够形成目标共识、民族凝聚力和行为的规范力与自觉力,而且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与遵循。我们面临的事实是,中国价值观明显滞后于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的、明确的价值观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因素日益多元。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经济效益、市场法则、市场竞争持续影响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利益导向成为社会运行和个人行为的基本导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侵蚀人们的思想理念、社会道德体系,中国长期以来形成和尊奉的集体主义、自立自强、勤俭奉献等传统价值观念备受冲击。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一直都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阻滞中国的发展,在竞争方式上由正面对抗转为隐形打击,由经济封锁、军事打击转为文化侵略,通过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的解构、历史发展的歪曲、民族精神的激荡等来达到破坏中华民族文化、摧毁民族精神、颠覆中国价值体系之目的。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影视、QQ、微信、电玩游戏等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侵略的新型手段和载体,借之宣传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甚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进行解构、诋毁,造成了众多中国青年价值判断失误、价值取向偏离、道德行为失范。尼克松在《不战而胜》里说到“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克林顿执政期间,他们“尽量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思想……”“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成功了一半。”“一定要把青年的注意力引向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电影以及宗教迷信。”“利用一切资源来破坏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打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由此看来,文化侵略的实质就是对价值观的颠覆与摧毁,这是一种比经济侵略、政治围困和军事打击后果更严重的侵略方式。长此以往,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原有价值体系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就越是要坚守我们的传统、根本和民族文化基因,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

 

二、培育和构建中国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血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管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上看,社会主义价值观无不吸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彰显着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内在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追求国富和民富的思想,如儒家代表人物历来主张民为邦本,注重富民、保民、教民;孔子把民富视为国富之根本和前提;荀子认为,国富和民富互为统一,“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儒家《大学》认为,只有为民兴利,才能使万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3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价值观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而生生不息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驱动,强烈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性”和精神之“心魂”,4构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自强不息、团结奋发的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精神共同体,赋予了中华民族精深厚重的伦理气质和不断发展的道德智慧。中国价值观滋生于、根植于、发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能形成中国人民最广泛的价值认同、精神自觉、道路自信、行为自主和民族自强。否定、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特有独立体或个别人的凭空想象,而是根源于并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并用于指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民族文明、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发展力等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核心就在于民族优秀文化并由此产生的系列力量的支撑。从某个角度来说,优秀文化的力量胜于科技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军事的力量,它具有更广泛的推动力、更强大的凝聚力、更持久的作用力、更根本的修复力。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的危难中转危为安、变乱为治,衰而复兴、阙而复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发挥。5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自由、平等、公道正义、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中的独特价值体系,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这些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要通过其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将其作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并不断汲取精神滋养。如果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断民族文化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中国价值观也就因为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支撑而成为“空中楼阁”。

 

三、传统书法教育要担当起构建中国价值观的历史使命

   (一)传统书法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华夏民族文化体系为中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书法,不少人仍然停留在书法的艺术层面上,认为书法是中国最典型的传统艺术和中国书法价值的主要内容。事实上,艺术只是中国书法价值的一个方面、直接表现形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其更核心的价值应是书法的文化根性,它记载、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了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蕴涵、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度,培养了炎黄子孙的品德和精神。7从书法表现形式上看,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不同朝代的中国书法风格特点各异,但不管是什么风格,其都与时代精神、社会生活水平、审美价值等紧密相关,汉字书写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往往融入了书法者本人的文化修养、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等,书法艺术背后隐含的是文化的背景和内容,这才是书法最核心的价值。从书法作品内容上看,很多书法作品的内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自汉字出现以后,汉字就承担起记载中国发展历史的功能,绝大部分的历史信息都是通过汉字来记载下来的,正是因为汉字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民族精神等才能够得以记载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延续和弘扬。因此,书法不是简单的汉字书写,它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写字本身,而因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知、认知层面,放弃汉字书写,或者失去汉字,那就很可能彻底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书法写的是字,字和字连成文,承载的是历史,沉淀的是文化,凝聚的是民族情感和向心力。不管文义只考虑字,不问历史专注于文,等于一个人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希望。不管是欣赏书法作品,还是学习书法都可以在此过程中增进对时代文化背景、内容等的了解,这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传统书法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转向文化根性等视野,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反映越来越被学术界和社会所认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法国学者熊秉明视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现代教育家丰子恺强调:“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由此而言,传统书法是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传统艺术与文化传承的统一,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呈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诉求,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构建起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传统书法具备了坚守中国价值观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时代变迁发展所进行的富有时代意义的升华和提炼,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养料的文化根性。传统书法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因传统书法的发展而得以传承和弘扬。基于这样的前提,中国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必须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原上来,充分挖掘传统书法的文化价值,通过加强传统书法教育和普及来加速推进。而且,传统书法教育日益成熟的条件和完善的政策体系,也为其构建中国价值观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良好条件。其一,传统书法教育社会共识的形成和政策体系的完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的推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并进行了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传统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决策层、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纷纷开展书法教育调研,向决策部门和社会呼吁务必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相关部门也纷纷制定了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实施了书法城市建设战略,这为通过传统书法教育来构建中国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其二,传统书法教育政策体系日趋健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均把书法教育列入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并对书法教育课程安排、书法教学管理、书法师资队伍建设、书法资源配置、书法教育研究、书法教育渠道建设、书法教育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要求,并给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8书法教育迎来了良好发展期。其三,学习中国书法热潮的兴起为提高中国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成为可能。书法学习不但在国内受到重视,而且在国外也同样受到极大欢迎,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汉字书法教育纳入了日常教育或选修课程,其中以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尤为突出,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开设书法教育课程、书法学习班等并不鲜见,日本还将汉字书法写入宪法,新加坡还建立了各种书法研习会。甚至在联合国,从潘基文秘书长到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正在掀起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的热潮。9这既是中国书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也是提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扩大中国价值观世界认同的重要途径。现实中,社会各界特别是书法界和学校也纷纷以书法为媒介,通过书法作品展、书法竞赛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等,引领社会大众在欣赏书法过程中感受到书法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四、通过传统书法教育转型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思路

   (一)正确认识传统书法文化性本体,树立正确中国价值观取向

正确认识传统书法文化性本体既是缘于传统书法对培育和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更是出于当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认知的偏差以至于造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近几年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等对传统书法或传统书法教育的重视趋渐加强,特别是党中央将传统书法列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表明相关部门对传统书法的文化性认知被提高到新的高度。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的侵蚀和由此带来的利益导向对社会运行、个人行为的深刻影响,对传统书法教育的认知缺乏应有的人文精神厚度和文化价值高度,艺术性和“书法快餐”深深影响着当今书法学者甚至是部分书法教育者对传统书法的思想认知。正是缘于这一认识错位,当代人书写传统书法大多是停留在对传统笔墨样式的因袭或者临摹,追求的是与古代书法家书写风格、特点的契合或书写水平的别致风格以及艺术的创造和拓展。10同样,书法教育领域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性,书法教育内容侧重于汉字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技能和书写水平的提高,作为书法核心的传统文化被“完全割裂”。更为严重的是,社会部分培训机构借助书法教育政策带来的“红利”把书法培训作为新的“经济市场”进行挖掘、开拓,以此实现个人或少数人经济利益的满足。我们需要认知的是,传统书法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并不纯粹是书法爱好者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与追求,而是传统书法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所产生的源源不断的传承力和驱动力,传统文化才是书法教育的灵魂,现实中比较纯粹的、空泛的艺术教育立场与古人对书法文化本体的书学定位存在较大差距,如果继续坚持这一立场,抛弃传统文化的本性,书法教育必然会走向视觉艺术化的歧途,这并不是传统书法的本真,也必然会造成以汉字造型趣味和章法构成为内核的书法形式对传统书法人文内涵、人文精神、文化价值的挤占或者替代,传统书法失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也就成为可以预见的事情。要发挥传统书法教育在培育和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作用,回归书法原点、正确认知和坚持书法文化性本体是首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其一,建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书法教育评价体系。传统书法教育要跳出“书法艺术性”思维,淡化书写成绩归属,逃离“金钱陷阱”,抵御物质走向精神,超出艺术转向文化,实现书法书写技能、水平与传统文化的高度统一,对书法教育评价要做到形式与内涵统一、艺术与文化兼顾、继承与创新结合。其二,创新传统书法教育方式。重点是要实现传统书法教育内容的延伸、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教育内容要在现有的汉字构造、书写习惯、书写技能等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向传统书法人文精神、历史发展、文化价值等拓展;教育方式上要实现课堂讲学与课题研究、书法文化考察等结合,通过设立传统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题,引导书法受教育者、爱好者的书法学习关注点和问题意识转向,促使传统书法本体得到更好呈现,营造传统书法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继承力,促使社会大众形成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和价值取向。

   (二)培植立足于文化价值的传统书法教育生存土壤

传统书法教育对文化价值的回归和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更大正能量的释放,绝非靠几门书法教育课程就能成功,仅仅依靠一人一部门之力和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现实中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替代”等问题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和蚕食,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的彻底性破坏,用西方价值观作为衡量中国社会运行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标准,导致中国陷入传统文化阵地日益缩小,传统文化优良传统被抛弃的窘境。当今部分书法家不断地被金钱“丑化”“矮化”,甚至蜕变成金钱的奴隶,部分领导干部将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视为物质价值增值品,部分社会书法培训机构视书法教育为牟利之工具等足以证明传统书法文化价值被泯灭的危害,以及立足于文化价值的传统书法教育生存土壤培育的紧迫性。解决这个问题,对西方文化入侵的阻滞、西方价值观的批判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当今时代,文化竞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更具摧毁力的战争,中国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弱化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诸多问题的产生,与西方文化战略的实施、推进以及对“文化战争”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密切相关。未来时期,中国要进一步充分认识西方文化侵略的隐蔽性、多样性和持久性,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增强社会大众对西方文化的辨别力、抵抗力,尽量减少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干扰。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作用和担当起推动社会学习书法的责任,重点是要全面客观认识学习书法的重要意义,形成喜欢书法、学习书法、提高书法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并制定有利于书法教育活动的政策措施并保证其严格落实。要创造传统书法教育良好环境,推动传统书法学习社会化、平民化、全民化。一方面,鼓励各行业、各单位之间及内部之间开展书法讲学、书法展览、书法写作交流、书法理论研讨、书法作品比赛等活动,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传统书法教育中来。另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大众学习书法的渠道与空间,要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社会培训中介机构、文化部门及相关公益性培训机构等的书法培训资源,提高书法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书法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对书法协会、研究会、研究院等社会团体组织支持力度,增强书法文化教育与传播的力量,营造书法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促进专家学者加强对书法文化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为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之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三)提高传统书法教育者文化修养和整体质量

书法教育者作为书法知识、理念的引导者、传播者,对书法学习者和社会大众对传统书法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传统书法内涵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传统书法教育者应博涉文史哲、古文字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全面、准确地认知,在社会中形成通过传统书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传播力,这是保证传统书法内涵的传统文化得以呈现的最基本条件。书法教育者还应率先形成对传统书法的正确认知:传统书法教育不是纯粹的艺术图像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探索和挖掘其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中国历史价值,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塑造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同时,书法教育者还要力避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平常的心态和不懈努力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书法文化,提高文化涵养、艺术素养和道德修养,绝不能盲目地追求书法的“艺术美”和迎合社会公众的“品味”而使书法的文化和艺术浅表化、低能化。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启发、引导和激发学生加强对书法内含的中国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等知识的思考和学习,把书法教育作为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11

(四)广泛推进传统书法普及教育

中国价值观建构具有对象的普及性、地域的广泛性和时间的长久性等特征,由此决定以传统书法教育推进中国价值观构建,必须具有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和长远思维,即要广泛推进传统书法普及和教育工作,以对传统书法的正确认知、认同和接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构建中国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书法的普及和教育要把握好三个重要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市场对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即要增强政府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传统书法的普及教育也是如此。因为以传统书法推进中国价值观构建,这是一个意识形态建设或是思想教育问题,国家本身就内具这一责任和任务,纯粹依靠社会或者市场来推动难以奏效。原因在于市场是具有趋利性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私人投资者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决不能缺位,而且要发挥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把握好传统书法普及教育的正确方向,并通过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但是,单一的政府手段不利于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会抑制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政府本身的资源和资金等也是极为有限的,只有把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市场的运作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传统书法普及教育的目标、方式、载体和考核评价等问题,把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弘扬,中国历史,中国精神以及传统书法文化内涵的价值观等高度融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成效。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是要根据传统书法普及教育的特征、规律以及中国传统书法教育存在的意识不高、资金不足、师资不强、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等实际,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传统书法普及教育。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制度设计来引导传统书法普及教育的资源、资金和师资等要素流向;书法教育者和推广者应树立正确的理念,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三是多学科、多方式融合推进的原则。要把传统书法教育与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学科教育融合起来,把传统讲学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起来,把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以多学科的知识享受、教育方式的灵活多变、理论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联动共进提高传统书法推广的韧性、实用性。推广载体方面,要以社会、学校、社区、家庭等为依托,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推动、以社区为联合、以家庭为引导,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立体化推广网络体系。

(五)拓展传统书法对外文化交流

当前,文化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多元竞争中的重要形式,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思想性等方面的特征。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输出战略日益激烈,以“引导”其他国家对其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接受,最终形成“思想的统治”。“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已经淡化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弱化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稀释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被严重动摇。党中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的就是要化解“文化安全”困境,重塑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应有地位,构建中国世界圈价值观,提高“软实力”。

实践证明,书法对海外华人华侨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凝聚力,书法的兴衰关系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文化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我们必须发挥和运用好传统书法功能,提高其在中国文化外交中的地位,通过继承、发扬和传播传统书法,向全世界宣扬汉字书法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凝聚海内外华华侨人的力量并以此为纽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以中国世界圈价值观的构建来保障中国文化安全。因此,拓展书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推进书法普及教育的部分,而且也是深化书法文化外交、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其一,建立包括传统书法思想和价值输出理念的文化外交制度。要针对现实中传统书法交流活动“异化”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文化外交制度,使书法思想和价值输出成为书法交流活动的核心目的,提高传统书法在文化外交中的地位和增强其历史文化价值,此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播,促进中国文化世界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中国价值观念的世界认同度和接受度。重点是要建立传统书法推动文化外交的战略发展规划。要把传统书法的交流与国际传播纳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发展战略之中,加强国家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统筹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等方式,建立起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发展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其二,要增强中国书法文化的整体性自觉意识与中国文化外交自信。拓展书法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书法文化输出,首要的问题是中国要形成和增强书法文化输出的整体自觉意识,即要正确认识传统书法的内涵、地位和价值以及提高输出书法作品层次。中国所输出的书法作品必须能够真正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精神与精髓,面对中国书法国际“边缘化”,西方只认可日本的少字数书法和韩国积极申请韩国书艺为世界遗产等困境,我们更应觉醒和警惕,要通过向世人展示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传统书法精品来增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书法输出必须做到书法创作作品与书法创作隐含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输出相互兼顾,培育和强化传统书法的“中国立场”理念。拓展传统书法对外交流活动,以传统书法推进文化外交,务必要坚定中国是书法发源地的信念和认同传统书法之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世界书法中的地位,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挖掘、继承和弘扬传统书法所隐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把这种文化、精神和思想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刘恒《关注书法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 ——邵秉仁先生及其书法艺术》,载于《中国美术馆》2009年第3期第89页。

    [2]曾来德《当代书法对人文精神的诉求》,载于中国书法,2007年第11期第57页。

    [3]刘建明、宋增伟《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评价标准》,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第106109页。

    [4]崔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载于《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5期第2127页。

    [5]林震宇《文化视野下中原书法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新的吁求》,载于《美与时代》2006年第124445页。

    [6] 陈泽环、马天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的体会》,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5560页。

    [7]刘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载于《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第1期第2025页。

    [8] 俞新天《中国价值观的世界意义》,载于《国际问题研究》20134期。

 


 注释:

1江畅《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载于《光明日报》2014年6月18日。

2江畅《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载于《光明日报》2014年6月18日。

3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于《伦理学》2015年第1期第8页。

4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于《伦理学》2015年第1期第56页。

5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于《伦理学》2015年第1期第7页。

6陈泽环、马天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的体会》,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58页。

7 盛敦荣《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载于《中国发展》2014年第4期第40页。

8盛敦荣《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载于《中国发展》2014年第4期第41页。

9梁建强《联合国官员掀起学习中国书法“热潮”》,新华网,20140803日。

10曾来德《当代书法对人文精神的诉求》,载于中国书法,2007年第11期第57页。

11盛敦荣《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载于《中国发展》2014年第4期第42页。

 

 

 

 

 

 

文章录入:sdr    责任编辑:sdr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21年广西区书法等级考试师…
    科学书法:高效书法课堂在桂…
    盛敦荣书法作品入选广西政协…
    关于广西书法教育智库人才第…
    科学书法:即使是零基础,在…
    祝贺广西书法教育师资研修班…
    “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
    广西即将举办“美丽中国·我…
    关于举办第二十一期书法高效…
    关于举办书法教育高效课堂教…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